近日,山東大學陶緒堂教授團隊使用導模法(EFG)成功制備了外形完整的4英寸(001)主面氧化鎵(β-Ga2O3)單晶,并對其性能進行了分析。勞厄測試衍射斑點清晰、對稱,說明晶體具有良好的單晶性,無孿晶;X射線衍射搖擺曲線顯示晶體(400)面半峰全寬僅為57.57″,結晶質(zhì)量較高;濕法化學腐蝕測試結果表明,晶體位錯密度為1.06×104 cm-2;C-V測試確認β-Ga2O3晶體中載流子濃度為7.77×1016 cm-3。測試結果表明,該團隊通過導模法獲得了高質(zhì)量的4英寸β-Ga2O3單晶。該成果是繼2019年團隊獲得4英寸(100)主面單晶后的又一新突破。
相關內(nèi)容以“4英寸氧化鎵單晶生長與性能研究”為題已在《人工晶體學報》網(wǎng)絡首發(fā)(DOI:10.16553/j.cnki.issn1000-985x.20220831.001.)。
圖1 4英寸β-Ga2O3晶體
圖2 β-Ga2O3單晶(010)面勞厄衍射圖
濕法化學腐蝕使用質(zhì)量分數(shù)為 30%的KOH溶液,溫度為 110 ℃,腐蝕時間 90 min。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圖像使用FEI公司的Nova NanoSEM450 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測試,電子束流強 度為 0.6 pA~200 nA,著陸電壓為 50 V~20 kV。原子力顯微鏡(AFM)圖像使用Bruker公司的Bioscope Resolve型原子力顯微鏡,可實現(xiàn)快速掃描,掃描 速度不低于 70 Hz。高分辨X射線衍射設備來自Bruker AXS公司,型號為D8 Discover,靶材為Cu Kα1,波長λ為 0.154056 nm。
勞厄衍射斑點圖使用Multiwire Laboratories公司的MWL 120 型X射線勞厄衍射儀,X射線靶為鎢靶,光 源焦斑尺寸小于 0.5 mm×0.5 mm。紫外光譜使用PerkinElmer Lambda950 型紫外-可見-近紅外分析光度計進行測試,測試的波長范圍為 200~400 nm。使用HHV auto 500 電子束蒸發(fā)鍍膜系統(tǒng)在β-Ga2O3 (100)制備肖特基接觸Pt/Au(50 nm/50 nm)和歐姆接 觸Ti/Au(50 nm/50 nm)的垂直結構電極,其中圓點肖特基電極的直徑為 360 μm。C-V測試使用Keysight B1500 fA級半導體參數(shù)測試系統(tǒng)進行測試,測試頻率為 1 MHz。
為評估晶體質(zhì)量,采用X射線勞厄衍射儀對晶體進行勞厄測試。圖2為晶體(010)和(001)面不同位置的勞厄衍射斑點圖。衍射斑點與β-Ga2O3理論衍射斑點一致,衍射斑點清晰對稱,無重疊現(xiàn)象,并且同一 晶面不同位置的衍射斑點圖具有高度一致性,說明晶體具有良好的單晶性,無孿晶存在。
采用濕法化學腐蝕技術對晶體質(zhì)量進行表征,并采用 SEM 和 AFM 研究蝕坑形狀。圖 3(a)和(b)分別為 在光學顯微鏡和 SEM 中觀察到化學腐蝕后(100)面晶片表面的形貌圖。從圖中可以看到晶體表面有三角形 蝕坑出現(xiàn),頂點朝向 c 向。從 SEM 照片中可以看到清晰的蝕坑形狀,核心位于蝕坑的中上部,蝕坑左右 兩側的形狀呈對稱,采用 AFM 測量蝕坑深度約為 1.27 μm。通過計算蝕坑數(shù)量得出位錯密度為 1.06×104 cm-2。另外,沒有發(fā)現(xiàn)(100)晶片表面密集且定向排列的蝕坑,說明晶體內(nèi)無小角晶界缺陷。
除此之外,為進一步確定晶體的單晶質(zhì)量,采用高分辨 X 射線衍射儀對晶體進行測試。圖 4 為β-Ga2O3 單晶(400)面的搖擺曲線測試結果。搖擺曲線為對稱的單峰,半高寬僅為 57.57″,無峰劈裂和肩峰的情況, 說明晶體中不含小角度晶界,結晶質(zhì)量高。
結論:研究團隊使用導模法生長了 4 英寸β-Ga2O3單晶,晶體具有較高的結晶質(zhì)量,勞厄斑點清晰、對稱,晶體(400) 面搖擺曲線半高寬僅為 57.57″。采用濕法化學腐蝕技術對晶體質(zhì)量進行表征,晶體表面有三角形蝕坑出現(xiàn), 頂點朝向c向位錯密度為 1.06×104 cm-2。通過C-V測試確認β-Ga2O3晶體中載流子濃度為 7.77×1016 cm-3,晶 體中的施主可能來源于原料中的Si等n型雜質(zhì)離子。本研究通過導模法獲得了高質(zhì)量 4 英寸β-Ga2O3單晶, 為下一步國內(nèi)β-Ga2O3材料與器件發(fā)展奠定了良好基礎。
此外,團隊通過優(yōu)化提拉法晶體生長工藝,在原有1英寸晶體基礎上,成功放大到2英寸,晶體外形規(guī)整、無裂紋,晶體質(zhì)量較高。晶體生長尺寸與德國IKZ及美國空軍實驗室相當,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內(nèi)最早開展導模法氧化鎵單晶生長,經(jīng)過長期潛心攻關,從零開始,先后突破了1~4英寸氧化鎵單晶生長、缺陷、摻雜、加工等關鍵核心技術。通過導模法、提拉法等多種晶體生長方法,生長出n型導電及半絕緣氧化鎵晶體并開展了系統(tǒng)的晶體加工和缺陷研究,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和產(chǎn)品禁運奠定了基礎。
來源: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供稿/圖
作者:穆文祥/賈志泰/陶緒堂 (山東大學,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,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研究院;晶體材料研究院)
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發(fā)僅為更大范圍傳播,若有異議請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:zhangkai@cgbte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