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爾定律“60歲高齡” 仍是半導體行業(yè)的驅動力
摩爾定律是什么?
摩爾定律是美國英特爾公司創(chuàng)始人之一戈登·摩爾提出的理論。這一理論最早出現在發(fā)表于1965年的一篇論文中。
英特爾公司創(chuàng)始人之一戈登·摩爾
計算機領域的知名專家、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工程學教授斯蒂芬·弗伯說:“摩爾發(fā)現,可以在集成電路上裝配的晶體管的數量每兩年左右就會增加一倍。他預言這種指數級增長過程將持續(xù)10年,也就是一直持續(xù)到1975年。”
弗伯說:“摩爾定律實現的主要方式是讓晶體管變小。較小的晶體管速度更快,能效更高,(直到最近)也更便宜,因此這是一種全方位的勝利。人們會把摩爾定律與計算機性能隨時間推移而增強的定律相混淆,但實際上摩爾定律講的只是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?!?/p>
從原則上講,摩爾定律聽起來很合理,直到你做做相關的算術題。如果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確實遵循摩爾定律每兩年翻一番,那就相當于晶體管數量每20年就達到之前的1000多倍,每40年就達到100多萬倍。
這可能看上去是一個巨大的飛躍,但發(fā)展趨勢實際上超出了這個預期。1983年,弗伯和英國計算機科學家索菲·威爾遜設計了一種被稱為ARM1的處理器。它實質上是現代處理器的鼻祖,為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奠定了基礎。
ARM1處理器擁有2.5萬個晶體管。雖然從理論上講這聽起來很多,但蘋果公司2022年推出的M1 Ultra處理器的晶體管數量卻高達1140億個。使用M1 Ultra處理器的是名為Mac Studio的小型臺式電腦。
為什么摩爾定律很重要?
說一種已有近60年歷史的理論仍然適用也許聽起來有些奇怪,尤其是在瞬息萬變的現代技術世界中。然而,這一理論改變了消費技術的發(fā)展方式。
弗伯說:“半個世紀以來,摩爾定律一直是半導體行業(yè)發(fā)展背后的驅動力,它帶來了計算機、手機、互聯(lián)網等需要的技術。現代世界的很大一部分之所以成為可能,完全是因為摩爾定律及其對相關行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產生的影響?!?/p>
如果我們走到了摩爾定律不再適用的地步,以下問題將浮出水面:接下來適用什么定律?處理和計算能力的世界將迎來一個模棱兩可的階段。
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發(fā)僅為更大范圍傳播,若有異議請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:zhangkai@cgbtek.com